top of page
Recycled Paper
Tofu Skewers

大豆

認識大豆過敏
大豆,又稱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為嬰幼兒和素食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然而,大豆也是嬰幼兒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之一。研究顯示,在美國約有0.4%的嬰幼兒受大豆過敏影響。大豆過敏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大多數兒童在10歲時就不再對大豆過敏,但仍有少數人可能終生受其困擾。

會對大豆過敏,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大豆中的蛋白質當成了威脅,並對付它,就會引起過敏反應。近年來,隨著植物性飲食興起,越來越多人以大豆作為肉類的替代品,大豆也被廣泛應用於食品製造中,這使得大豆過敏原的管理變得更加複雜且具挑戰性。

會出現什麼症狀?

  • 臉部、嘴唇、舌頭與眼周腫脹

  • 內耳、鼻、口與喉嚨後方發癢

  • 聲音沙啞、吞嚥困難

  • 喘鳴、咳嗽、呼吸困難

  • 感覺頭重腳輕、昏厥、冷汗、意識混亂等低血壓徵象

  • 腹痛、噁心、嘔吐、腹瀉

  • 皮膚出現蕁麻疹、潮紅

  • 過敏性休克這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通常在接觸過敏原的30分鐘內迅速發作,很少超過兩個小時。過敏反應會影響呼吸,進而引起血壓驟降,導致呼吸衰竭或心搏停止。若未能即時處置,將面臨致命風險。由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主要症狀通常和呼吸道或呼吸困難有關。


以上症狀可能同時或以多種組合形式出現。

若食用大豆後出現胃痙攣、消化不良、腹瀉、噁心或嘔吐,也可能是大豆不耐受。這與大豆過敏不同,是因為身體缺乏足夠的酵素來分解大豆中的特定成分所致。通常因大豆不耐受而產生的症狀較為輕微,且不會危及生命。


可能出現在哪裡?

  • 常見的大豆製品:豆漿、豆腐、天貝(發酵黃豆餅)、醬油、味噌、大豆蛋白和大豆油等。

  • 毛豆:未成熟的大豆,常作為零食或開胃菜食用。

  • 隱藏的及環境中的大豆來源:

    加工食品:許多加工或包裝食品,如麵包、穀物、零食棒及植物肉(素肉)中可能含有大豆衍生物。
    素食產品:大豆經常被用作肉類替代品,通常是素食產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嬰兒配方奶粉:有些嬰兒配方奶粉會使用大豆蛋白。
    寵物食品:有些寵物食品中會添加大豆成分。
    個人護理產品:大豆衍生物如大豆卵磷脂或大豆油,可能存在於乳液、洗髮精及化妝品中。
    餐廳中的交叉接觸:許多餐廳的菜餚中會使用大豆,若共用烹飪器具,可能導致交叉接觸,對過敏者造成風險。

  • 在食品標籤上,大豆成分也可能會以水解植物蛋白、味噌、納豆、醬油、大豆蛋白分離物、大豆蛋白、紋理植物蛋白、沙拉油等名詞呈現。

  • 大豆卵磷脂:從大豆中萃取而來,幾乎不含大豆蛋白,其含量低到現有的檢測技術無法測量。因此多數過敏專科醫師並不會建議大豆過敏患者避開含有大豆卵磷脂的食品。

  • 大豆油:高度精煉後的大豆油幾乎不含大豆蛋白。但需特別注意避免冷壓(Cold pressed)或壓榨(Expression)的大豆油,因為這些未經高度精煉的油品可能含有少量的大豆致敏蛋白。

大豆
詳細症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