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Recycled Paper
Eating Paella

帶殼海鮮(蝦、蟹、貝)

認識帶殼海鮮過敏

海鮮熱量低、富含優質蛋白質,是大多數人都愛吃的,但您知道其實海鮮中的帶殼海鮮是位居台灣過敏原排行之首嗎?根據食藥署公布之「台灣食物過敏原大調查」,不管是幼童、成年人,帶殼海鮮均是導致過敏的第一名,而產生過敏的原因為免疫系統誤判將帶殼海鮮內的蛋白質視為有害物質,釋放組織胺及其他化學物質而導致。帶殼海鮮中主要的過敏性蛋白質為”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帶殼海鮮有哪些?


帶殼海鮮指的是帶有硬殼的海洋生物,主要包括兩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類。

  • 甲殼類(Crustaceans)

有堅硬的外骨骼和關節肢體,常見種類如蝦、蟹、龍蝦等。
 

  • 軟體動物類(Mollusks),又分為以下三類:

-  雙殼綱(Bivalves):這類生物有兩片堅硬的貝殼,包裹著軟體,俗稱兩扇貝,常見種類如蛤蜊、牡蠣、扇貝、淡菜等。
-  腹足綱(Gastropods): 這類生物通常只有一片外殼或完全沒有外殼,常見種類如螺類、鮑魚、蝸牛等。

-  頭足綱(Cephalopods): 這類生物具有觸手和較高的運動能力,通常不會有堅硬的外殼,其外殼型態已消失或轉化於體內,常見種類如章魚、魷魚、墨魚等。
 

帶殼海鮮過敏通常會持續終身,一般不會隨著過敏患者年齡增長而出現耐受性。


會出現什麼症狀?

  • 臉部、嘴唇、舌頭與眼周腫脹

  • 內耳、鼻、口與喉嚨後方發癢

  • 聲音沙啞、吞嚥困難

  • 喘鳴、咳嗽、呼吸困難

  • 感覺頭重腳輕、昏厥、冷汗、意識混亂等低血壓徵象

  • 腹痛、噁心、嘔吐、腹瀉

  • 皮膚出現蕁麻疹、潮紅

  • 過敏性休克這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通常在接觸過敏原的30分鐘內迅速發作,很少超過兩個小時。過敏反應會影響呼吸,進而引起血壓驟降,導致呼吸衰竭或心搏停止。若未能即時處置,將面臨致命風險。由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主要症狀通常和呼吸道或呼吸困難有關。


以上症狀可能同時或以多種組合形式出現。

 

 

可能出現在哪裡?

  • 帶殼海鮮因味道鮮美常被用於各式料理內,如麵類、燉飯、粥品、湯品等。

  • 帶殼海鮮也常被製成火鍋料、各式海鮮丸、海鮮卷、海鮮調味餅乾等。

  • 調味粉、調味醬內有時也會以帶殼海鮮作為鮮味的來源,如蠔油、海鮮醬油等。

  • 化妝品中也可能含有帶殼海鮮的成分,例如蝸牛精華。

  • 保健食品則可能出現於葡萄糖胺中,在購買時須注意成分內容、過敏原標示。

  • 海鮮市場、海鮮餐廳的空氣或料理的蒸氣也可能隱藏著帶殼海鮮過敏原。

甲殼類
症狀
bottom of page